菜单栏
首页» 讲座速递

2015级非营利组织管理方向博士生张丛丛预答辩通知.doc

发布时间:2019-04-23   浏览量:
  

博士生姓名:张丛丛

年级专业:2015级 公共管理 非营利组织管理方向

导师姓名:陶传进

预答辩时间及地点:2019423日(星期二)下午14:00-15:00  葡萄京手机官网后主楼2027

预答辩题目:规划与生长:核心能力理论视角下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形成模式研究

预答辩简述(600字左右):

本研究关注的是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形成过程。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种战略形成思路:一种是规划的思路,强调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周密考虑、理性设计的过程;另一种是渐进的思路,强调战略形成过程的不断调适、渐进、动态的特征。而现有非营利组织领域研究中的战略模型以规划的思路为主,缺少渐进思路下的战略形成模型。本研究聚焦非营利组织业务层面的战略,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性探讨了非营利组织采用规划模型制定战略的适用性问题,并提出了渐进思路下基于核心能力的生长模型。通过对G基金会与H基金会的案例研究发现:(1)非营利组织采用规划模型形成战略时出现战略断层的问题,即组织发展路径无法在组织现状与目标间形成匹配。(2)在战略规划的逻辑框架下分析上述问题,找到了战略断层产生的四个问题根源:首先,从规划的前提看,受“信息可及性”和“信息分析力”的限制,非营利组织在进行战略规划时存在信息盲区,很难在行动之前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并且通过理性分析找到最佳行动路径与模式。其次,从规划的过程看,非营利组织在进行使命、目标、任务的层层分解过程中,容易产生层次间因果链条的削弱,带来横向上的“使命偏移”与纵向上的“使命退化”。再次,从规划的内容看,缺乏对于核心能力要素的关注,非营利组织的核心能力具备“内隐性”的特点,位于很多组织的“信息盲区”中,且难以纳入规划的分析模型。最后,规划模型制定与执行分离的特点,使得员工更多地作为战略规划执行者的角色,因此在其能力发展上产生负面效应。(3)基于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KPS理论,提出了“节点问题——模式——技术”基础观,是对核心能力理论在非营利组织领域中的进一步推演。该模型为起点较低,尚不具备核心能力的非营利组织提供了一条渐进的战略形成路径,避免组织进入到“超前规划”的轨道,遭遇“战略断层”的困境。

预答辩组成员(3人):

孟宪范(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编审

高颖  葡萄京手机官网,博导

韩俊魁  葡萄京手机官网,博导

预答辩秘书:张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