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栏
首页» 学术科研» 员工动态

2015年春季学期社发院第七期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15-05-06   浏览量:
  

  2015年5月6日,***葡萄京手机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在后主楼2026会议室举办了本学期第七期学术沙龙。本期沙龙为集团员工报告,由学院教师张玉荣主持,集团博士生卢静和硕士生郭梦琪分别就其近期研究和论文进展动态向大家进行了分享。二人分别邀请了学院教师刘凤芹、张潍军,博士生朱照男、张胜发作为教师评议人和员工评议人。

  卢玮静是葡萄京手机官网(中国)有限公司非营利组织管理专业博士生、北京七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慈弘基金会理事、陈香梅公益基金会、福建绿家园顾问。研究方向为研究方向为非营利管理、社会公益。她首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官办公益组织转型中的运作机制研究——以芦山地震救灾为例》的分享。卢玮静认为,当下中国官办公益组织的转型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思考这个话题时往往有一种潜在的假设,认为它们是沿着单一维度、朝向单一目标进行转变,即切断与官方的联系,让组织独立运作。而现有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去行政化”的方面。在这一背景下,卢伟静的研究借助于多家官办公益组织共同参与芦山地震救灾的这一情境为案例来研究中国官办公益组织转型中的运作机制,勾勒出在中国公益快速发展初期,官办公益组织三种完全不同的运作机制(行政化、捐款人导向的“市场”化、社会化)以及与外部相关方的互动过程和社会效果,从而为官办公益组织转型真正的目标终点和理想化的实质性运作机制提供一个有意的指引和帮助。与此同时,中国独特的官办公益组织运作机制转型现象,又为在公益组织领域发展既有现代组织理论提供了一片沃土。既有的组织理论大都从组织追求自身目标上解释组织为什么呈现出当下的面貌格局。资源依赖理论从组织获得资源和争取权力谋求生存的角度来加以解释;新制度主义则谈到组织与外界制度环境的关系和组织争取“合法性”的过程。这些理论叠加上“公益人假设”,进入到社会化公益运作的领域之后,则产生了新的解读。组织的工具性目标拓展为公益人的实质性目标,官办公益组织的转型将沿着依次突破制度约束、资源约束而进入到突破社会化公益下的技术约束中来,后者需要以前者为基础,但又有前者所不具有的新增成分,最终由这三种约束力量共同解释组织的机制转型。

  在具体分享中,卢玮静从研究问题、理论框架、研究方案、结论、政策建议这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随后,硕士生郭梦琪给大家带来了题目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执行研究——基于江苏省常熟市的田野调查》的分享。2009年,我国正式提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政策要求。健康已经成为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公共卫生工作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在这样的背景下,郭梦琪认为,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为分析对象,选用案例研究的策略,基于过程视角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分析,以揭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执行过程的复杂性,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政策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政策制定方、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之间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会存在相互调适和博弈的过程。同事政策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之间的供需矛盾,政策执行主体内部的利益冲突,以及政策制定方内部的部门博弈,这些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影响政策执行过程的结构化根源。

 

 

  二位主讲人分享过后,教师评议人、员工评议人以及在座的其他师生进行了点评、讨论和互动。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沙龙活动是集团师生探讨国内外学术热点、交流研究进展的重要平台,对于活跃学院师生的学术思维、开阔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位员工的分享都与流动人口有关,但二者的切入点大相径庭,视角也不尽相同,拓展了大家的思路也丰富了研究视角,同时对于流动人口的研究也是学院近年来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主讲人分享过后,在座师生热烈互动,本次沙龙具有高度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图/文:侯苏娥)